1)第17章 偶遇吴质_三国之大伯是曹操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曹恪有些不悦,皱了皱眉,拱手道:“不知足下为何发笑?难道此诗有什么可笑之处么?”

  白衣少年瞥了曹恪一眼,道:“打油诗而已,值得足下身后两个兄弟如此拍马屁?”

  有个曹家丁奴听不下去,喝道:“住口,一介寒素,也敢对我家小郎君出言不逊?”

  曹恪挥手止住那个丁奴,道:“没关系的,让他说。”

  又朝白衣少年拱了拱手:“还请足下赐教,这诗怎么就是打油诗呢?”

  说完,肚里寻思道这诗可是后世名篇,妇孺皆知,难道你能挑出什么毛病来不成?

  白衣少年也不客气,道:“不应景,现在午时都没到,太阳还没到天中,何来的日当午?这是其一。”

  曹恪有些尴尬,只好强行解释道:“我也是为了押韵。”

  “也说得过去。”白衣少年道:“不过足下这诗文体和时下潮流不符,古体不像古体,乐府不像乐府,韵律听起来也有些怪异,我评之为打油诗,已是相当客气了。”

  曹恪听了白衣少年的点评,想想也觉得很有道理。

  这首《悯农》本是五言绝句,属于近体诗,而汉末三国时流行的是五言古体。

  隋唐之后的诗歌韵律和这个时代的韵律也有不小的差别。

  把唐诗搬到这个时代,读起来是会让人觉得有些奇怪。

  被白衣少年说了一通,曹恪正不知如何应答时,又听见那人说道:“不过从诗中的内容可知,足下也是一位心怀苍生的仁德之人,诗虽不足道,人品却可称。足下不必沮丧,可多学几年,将来必有所成。”

  曹恪听了这番话,心中不快一扫而光,道:“听足下言语,想必也是一位懂诗的。”

  “略知一二。”白衣少年不卑不亢地应道。

  “敢问足下高姓大名?”曹恪不由得对这个少年产生了兴趣。

  从此人的言谈举止来看,也是个有才之人,只是不知道他是个在史策上留有姓名之人,还是历史长河里的无名过客。

  白衣少年拱手道:“不敢,在下济阴吴质。”

  曹恪听了那人的自我介绍,不由愣住,俄顷讶然道:“你就是吴质?”

  对于吴质这个人,曹恪有些印象。

  这可是原本历史上的魏文帝曹丕身边的重要谋士,精通权谋,曾经在其主和曹植争储的过程中出谋划策。

  除了善于玩弄权术之外,他还会写诗作赋,是文才仅次于建安七子的大作家。

  吴质听了曹恪的言话,觉得有些奇怪,心说我很有名气吗?你怎么这么问话,难道听人说过济阴有个名叫吴质的才子?

  嘴上却客气地说道:“在下确是吴质,不知足下姓甚名谁,郡望何处?”

  “在下沛国曹恪。”曹恪朝吴质拱了拱手,自报家门。

  “足下是沛国曹氏的?”

  吴质这时想起了什么,道:“本州曹使君也是沛国曹氏的,不知他和阁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k9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